无人机时代来了吗?
在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学生乔伊想研制一台加载摄像头的无人机作为毕业设计,被校长斥为荒谬。主人公兰彻和两个好朋友熬夜研究,终于完善了乔伊的设计,将摄像头送上了天。
设计这一情节的电影编剧大概不会想到,短短数年后,无人机已经飞翔在了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上空。在物联传输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无人机的应用迅速拓展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人机+摄影=航拍”“无人机+遥感=测绘”“无人机+药、肥喷洒=农业自动化”……一个个“等式”背后,跃动着新兴产业蓝海开拓的激情和雄心。
然而,多个跨界产业蓬勃兴起的同时,监管空白背后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从频繁“黑飞”带来的航空安全隐患,到高空坠落可能带来的人身伤害,频频引起舆论热议。早有业内人士呼吁,尽早完善行业标准和监管框架,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
换个角度看,空白,同样意味着机遇。从相同的产业起点出发,可以抢占的高地不止“研发”和“市场”。如果能在行业规则和标准制定上掌握话语权,同样能够积蓄“弯道超车”的动力。
不管是鼓励设立无人机专业,还是支持建设飞行服务中心,四川在无人机产业领域争夺话语权的目的很明确。但在无人机管理格局混乱、操作标准不清等市场现状下,“超车”要成功,还需要更大突破。
菁蓉小镇打造无人机产业基地
5月6日上午10时,位于郫县的成都市“菁蓉小镇”,西南无人机基地的测试实验室正在做最后的装修。“预计这个月内就将装修完毕,尽快投入使用。”成都工业学院无人机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严月浩说。
在郫县和成都工业学院的联手推动下,“菁蓉小镇”正将无人机产业作为新的产业培育方向。
“在一般就业性创业之外,我们更加注重高新产业的培育。包括无人机、VR/AR、大数据在内,这是‘菁蓉小镇’紧扣当前热点积极推动的三大产业方向。”郫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高校与小镇的“一拍即合”
2015年1月5日,成都工业学院与郫县正式签约,准备在菁蓉小镇组建西南无人机产业基地。“这项工作的促成,是偶然,也是必然。”严月浩回忆说,2015年“菁蓉小镇”进入成都工业学院宣讲和对接“双创”,注意到了该校的无人机研究工作及其举办的全国性无人机峰会。当时,郫县正尝试从境内的高校发掘产业亮点。双方洽谈,“一拍即合。”
当前,无人机的产业发展现状让人振奋:中国无人机年增长率50%以上,2015年全球无人机销量约57万架,其中,中国约9万架,预计到2020年,中国年销量达到65万架。而早在1942年就设立航空维护技术科的成都工业学院,在专业技术上具备传承优势。
在成都工业学院与郫县的规划中,双方将共同建立集展会、赛事、培训、研发、设计、生产、检测、行业应用开发于一体的无人机创新创业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全国无人机测试基地。
严月浩介绍,目前该基地已经同数十家无人机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在娱乐航拍、农业植保、电力巡逻、森林防火等12个领域开展无人机的应用。
产业发展路上的差异化
并非没有竞争者:目前,国内深圳等地在无人机制造等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因此,“菁蓉小镇”必须找出一条新路。“西南地区的军工资源,是一种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可以走军民融合发展的道路,吸聚高水平无人机研发项目入驻。”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在“菁蓉小镇”建设的西南无人机飞行服务中心和西南无人机适航性评估中心,已经进入申报的最后阶段,预计上半年内启动运行。“有了专业的监管和评估,不仅可以让无人机告别‘黑飞’,我们发展无人机产业也有了政策的制度性支持。”严月浩介绍,以飞行服务中心为例,从技术角度看,该中心可面向全国提供无人机监管和飞行服务,“菁蓉小镇”有望因此成为我国首个无人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
在探路监管的同时,“菁蓉小镇”也在积极打造开放性平台。严月浩介绍,目前该基地已经协同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航工业301所、中电10所等专家学者来共同打造。“高校和军工等专业技术力量的汇集,将形成无人机强大的研发能力;再依托成都的工业制造优势,菁蓉小镇的无人机产业链的形成指日可待,随着国内无人机的发展,最终形成千亿产业也不是梦想。”四川省通用航空协会秘书长张伟说。
院校设无人机专业培养专业“飞手”
5月3日一早,张超就从德阳出发,赶往位于崇州的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10点20分上课的无人机专业课,有一群学生正等着他。
几个月前,张超还是一名专业无人机操控师,因参加2016年央视春晚泉州分会场上的无人机飞行表演,受到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的关注。
据该学院院长助理罗江介绍,学院去年上半年成功向教育部申请到了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资质,并于去年下半年启动了第一届招生,“招生情况非常乐观。”目前已有120位学生就读。但由于以前没有这个专业,师资方面比较缺乏,学院只得四处挖人。而张超就是被学院挖回来的人才之一。
据了解,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的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设计为3个学年,“无人机+”是培训的着力方向之一。罗江举航拍为例,操控师除了要准确掌握无人机的飞行技术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摄影技术,“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在市场上更受欢迎。”
这也是罗剑飞报考该专业的原因,“高二的时候接触到无人机,就一直很喜欢,后来在猎聘网上看到有很多招聘专业无人机操控师的信息,薪酬从8万-20万元不等,说明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很不错的。”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就业率是决定一个专业能否长期开办的重要因素。“我们已经跟川内2家无人机相关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正在协商争取达成订单培养模式。”罗江说,尽管第一批招收的学生才学习了不到一个学年,但合作的企业已经发出了岗位邀请,“企业说送多少人过去就要多少人,底薪都在四五千元左右。”
与此同时,成都工业学院开设的无人机运用技术专业,今年9月份就将迎来首批学生入学。“这也将为‘菁蓉小镇’的西南无人机产业发展不断输入创新创业的活力。”成都工业学院副校长郑予捷介绍说。
无人机进入持证上岗时代
5月4日,出租车司机蒋师傅从彭州赶到成都三足乌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咨询无人机驾驶证考试培训。蒋师傅说,自己开了5年出租车,但这两年出租车生意难做,想转行,“我听说,无人机驾驶员好找工作,并且工资不低。”
近几年来,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航拍取景、创意婚礼、娱乐竞技、国土资源勘探、航拍遥感监测、农业植保喷洒农药……但全国持有无人机驾驶证的人却仅3000人左右。
三足乌无人机培训教员陈鹏元介绍:无人机分为微型(小于等于7公斤)、轻型(重量在7公斤到116公斤间)、小型(重量在116公斤到5700公斤间)、大型(重量大于5700公斤)。“微型无人机很好操控,没有门槛,不需要持证飞行。但要想使用轻型及以上的无人机作业,根据《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操控人员不仅应取得驾驶无人机资质,在起飞前,还要向当地民航局或当地空军航空管制室申报飞行计划。”
2014年,三足乌成立,成为四川唯一一家中国AOPA认可并授权的无人机驾驶员培训机构,根据机型不同和培训内容不同,收费8500元到42000元不等。每期的培训40到50个课时,为期一个月,培训科目涵盖空气动力学、气象学等理论,也有实际操作。
2年间,三足乌已培训了300多名学员,而且报名参加培训考试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当中有的是电力、农业等单位公费送来学习的,有的是自费前来学习。三足乌无人机有限公司市场经理李祥告诉记者,80%的学员都选择了21000元的多旋翼驾驶员培训。
23岁的刘学,正在三足乌接受培训,原本学平面设计的他,非常看好无人机驾驶员的“钱景”,“听说无人机驾驶员好就业。”而来自成都市文物信息中心的谢晓雯则是公费派来学习的,“单位派我们三个人来学习,回去后就可以操控无人机进行文物检查。”
李祥说,像三足乌一样的无人机培训机构,在重庆还有2家,全国共有50多家。“成都现在也有很多公司在申请培训资质,相信今后会越来越多。”
其实很多发烧友都认为,无人机监管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格氏建议通过技术控制、实名购买、注册备案等方式,或许能达到管理的目的;此外,引入第三方保险机构出台针对无人机的险种,也是减少无人机安全风险的方式之一。
上一篇: 无人机在生态保护区中的应用
下一篇: “互联网+”引领无人机应用新趋势